“黄金热”暗藏法律风险需加强管理

点击:18 时间:2024-06-12

 近期,国内黄金价格走势强劲,市场热度不断攀升,吸引投资者密切关注,黄金回收、黄金托管等相关话题引发热议,同时其中暗藏诸多风险,黄金市场交易乱象频发。结合涉黄金类纠纷审理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四类风险点:

  一是分期赊购暗藏高利放贷套路。部分购买人为达到短期借贷目的,在行业中介人的介绍下以分期购买黄金的名义与金店签订购销合同,再通过黄金回收套取现金进行资金周转。该合同多由格式条款组成,并约定购买人未按期还款时,需支付高额逾期利息。但在套现过程中,购买人常因中介费抽取、回收价格波动等因素,实际到手资金远低于预期,且面临暴力催收的风险,与职业放贷模式具有相似性。

  二是“黄金托管”恐涉非法集资。根据相关规定,所谓“黄金托管”的受托方为金融机构,未经授权的金店不具备开展黄金托管业务的资质。然而,近年来诸多黄金品牌通过加盟店方式扩展业务,导致部分加盟店依托品牌宣传效应和到期后可通过提货、续约甚至回购等获得高额利润的条件吸引大量消费者办理“黄金托管”业务,超出正常经营范围。同时,经营者不顾金价跌涨,将同一产品卖给多个消费者,并让消费者进行托管,存在一物多卖的风险,该类行为有触犯诈骗罪、非法集资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嫌疑。

  三是诱导青年群体购买为电诈洗钱。目前银行对于电信诈骗异常交易的监测愈加严格,于是高价值、易流通、匿名性强的实物黄金演变“电诈洗钱”重灾区。犯罪分子通过设置高额佣金引诱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不强的部分青年群体随机挑选线下门店购买黄金,或联合黄金代购商在指定门店通过信用卡转账将违法所得资金作为购买人预付款予以退还等方式实现反向洗钱,混淆资金来源,其行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四是线上交易欺诈违约频现。部分公司通过注册与知名品牌相似名称的直播间大肆宣传宠粉直播、低价捡漏,实则使用虚假实物或利用特殊颜色灯光照射美化产品,致部分消费者收到后发现“货不对板”,其线上承诺可线下进行验货证实真伪或保养维修等售后服务亦无法兑现。此外,针对黄金价格剧烈波动,部分线上商家为减少亏损会采取延迟发货、拒绝发货甚至直接失联等手段违约,加剧暴露行业不规范风险。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明确未获得相关从业资质的市场主体一律不可开展相关业务,违法违规者加大处罚力度。要厘清形为交易买卖、实为借贷融资的行为性质认定,填补“套路贷”模式多样化的法律空白,明确逾期利率等法律适用标准,统一裁判尺度。

  二是强化源头监管。要健全府院联动监管机制,尤其是行政监管部门,要将监管关口前移,通过开展黄金及其饰品经营规范整治行动,加强对金店等场所摸排,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并将相关情况通报至有关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同时,黄金珠宝企业要加强准入审核,规范业务流程和职业道德培训,定期巡查加盟店,确保规范经营。此外,针对涉黄金线上交易业务,网络交易平台要压紧压实监管职责,提升商品信息披露透明度,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三是加强普法宣传。联合公安、工商、金融机构等部门,发布涉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风险提示和典型案例,并走进高校、社区,对易受诱导又有消费外观主体的青少年、老年人进行针对性宣传,及时扩大涉黄金购买、回收相关法律风险的法治宣传面,引导社会公众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投资和通过正规途径购买黄金,并增强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谨防上当受骗并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进行救济。